常常用愤怒和疏离来表达爱意,你也是这种「焦虑型」情人吗?
文 | Milo
小编的一个朋友常常和自己的男友吵架,但其实与其说是吵架,不如说是她自己很生气,男友却一头雾水。
他们最常吵架的的点就是关于「秒回」这件事,朋友说自己也很矛盾,每次给男友发信息,超过 3 分钟没回覆就会很生气和焦虑。
就算后来男友回覆了,甚至解释了理由,她还是会故意晾着男友,很长时间都不理他,同时希望男友能主动发现自己为什幺生气,然后来哄哄自己。
她男友常常觉得很困惑,有时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,问她是不是生气了,她只会很冷漠的回覆:「没有啊。」
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,男友每次都在心里嘀咕着:「我又哪招你了…」
后来小编和朋友聊了很久,发现她其实是把自己那些不安、害怕被抛弃、需要被关注和照顾的情绪,隐藏在了愤怒和焦虑之下。
而她自身的 焦虑型依恋 ,很有可能是这些不恰当情绪表达行为的源头。
我是焦虑型依恋的人吗?依恋是大家很熟悉的心理学概念,一些父母或养育者不能一以贯之的满足儿童的需要,他们有时会很及时,有时却很迟钝。就像家长们经常争论:孩子哭闹, 哄还是不哄。其实两种选择都是可以的,最可怕的就是变来变去:一会儿哄,一会儿不哄。
在儿童眼里,父母这样的回应是不稳定、不可预期的,这时儿童会感到困惑和不安,他们不知道该期待被如何对待。
所以很多孩子在感到悲伤和愤怒的同时,选择的解决办法就是去黏住大人,这是形成了焦虑型依恋的儿童面对他们难以预料的父母的解决办法。
焦虑型的个体对伴侣感受到的并不是爱和信任,而是一种 「情感饥渴」,他们希望对方能够拯救自己,或是使他们变得更「完整」。儘管他们极度渴望与人亲密,但却总是怀疑和恐惧对方并不想达到同等的亲密。
焦虑型的人会通过黏人和控制来获得一种安全感,但结果通常与预期相反,他们的伴侣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开。
如果你有这些想法和行为,那幺你有可能是一个焦虑型的人:
1. 极度渴望亲密和陪伴,要求与爱人随时保持联繫,每天报备行踪
2. 会以不回短信电话、故意引对方嫉妒或是威胁要分手来获得对方的关注
3. 一旦对方违反自己对他的期望,或是感到对方对自己关注不足时,就会感到愤怒和焦虑
4. 会为了维持联繫而放弃自身需要,讨好伴侣
害怕被抛弃,独自一人时会觉得不自在,受到一点冷落,都会觉得被抛弃了就像是创伤的强迫性重複一样,焦虑型的个体很容易会被逃避型依恋的人所吸引。
在和逃避型依恋的人交往的过程中,对方的若即若离让自己产生的那种焦虑和不安的感觉,和小时候从养育者那里体验到的感觉是那幺相似,这种熟悉感既让他们无法抗拒地被吸引,又让他们感到更加痛苦。
焦虑型依恋的人,本质上是在 用愤怒和焦虑来掩饰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,他们真正追求的其实是一种稳定的安全感,却时常痛苦地发现伴侣根本不能满足自己,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就是安全感。
而这,正是焦虑型依恋对亲密关係最大的影响,他们习惯用愤怒、焦虑、冷漠、疏离等表面情绪来表达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被关注的诉求。
但伴侣因为被这些带有迷惑性的表面情绪所干扰,难以发现他们真实的诉求,而是只会觉得他们很爱生气,很难哄,阴晴难测。
而且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,通过愤怒和疏离「要」来的关注并不出于真心。
就像小编的工作真的很忙,以前男友还会要求我必须每週见他三次,周中一次週末两次,否则他就会生闷气不理我,或是跟我吵。这让我感觉见面不再是件开心的事,反而像在完成任务一样。
所以当伴侣不了解你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的时候,也就无法用能够安抚你的方式回应你。
1. 察觉到表面情绪背后的真实情绪
当我们的真实情绪被愤怒、焦虑、冷漠等表面情绪掩饰时,不仅会让伴侣困惑,我们自己也会有深深的无力感,感到对方不理解自己,但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自己都被这些表面情绪所欺骗了,可能我们自己,都不了解自己。
下次当你再因为对方的一些行为感到愤怒时,别急着和他闹彆扭,想一想自己是因为什幺而生气,这个原因背后,你真正害怕的是什幺?
2. 寻找一段稳定的关係
想要慢慢改变焦虑型依恋的重点是建立一段稳定、安全的关係,可以是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伴侣、其他的重要他人或是心理谘询师。
鼓励大家去寻求谘询师的帮助是因为在谘询过程中,除了一段安全、稳定的关係之外,谘询师还会和你一起去感受和体验那些焦虑和愤怒的情绪,以更加专业的方法陪你一起探索这些忧虑的起源,逐步修正这些不合理信念,让你可以在以后的亲密关係中,重获安全感。